潘石屹:微博影響遠超博客 紙質媒體會消失-unlocked cell phones
記者: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微博的?
潘石屹:你可以到我微博上查一下,我想我是用的最早的人之一。在新浪微博剛上線測試的時候他們邀請了一些人,我就是其中之一。剛開始時候寫得並不多。
記者:那麼你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它是一個對外發佈信息的有效工具?
潘石屹:一開始新浪介紹這個產品的時候,說只能寫一句話,而且是隨時隨地的。我覺得人的思想和觀點不是一句話能表達的,如果沒有前後語境會比較唐突,所以開了一兩個月也沒怎麼用。可是我對新東西總是很感興趣,慢慢地就開始習慣使用了。
他們的微博版本也修改了很多次,第一次修改是可以貼照片和視頻。第二次加了黑名單功能。因為網上有好多人是沒事找事專門罵人的。黑名單功能不一定採用,但它至少可以有威懾作用。所以我覺得微博還是個比較乾淨的平台。
另外,我發現網絡時代的特點是信息量非常大,如果寫上一篇很長的文章,幾千字、上萬字,不是這個專業的人很少會去看,大多數人一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用很少的文字把觀點表達清楚,所以微博140字的限制也是限制你要精練,不要囉嗦,這樣也給看的人節省一些時間和精力,所以我覺得這個方式還是很好的。
記者:你通過微博獲取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?unlocked phones
潘石屹:這兩天我跟一些年紀大的領導聊天,關於北京出「地王」的事情,我問他們消息來源,他們都是看報紙和電視。我心想我都不看報紙了。這就完全不一樣,上網的人瞭解的信息非常及時、信息量非常大。而看報紙得到的消息可能就是前一天的事了。其中微博的信息又是最快的,比如什麼地方發生地震,下大雪,從天氣到經濟什麼都有。
尤其這次全國兩會,我不能想像兩會期間沒有微博和網絡會是什麼樣的局面。我比較關注的有新華、京華兩會、東方早報和鳳凰衛視的微博。信息量特別大,任何一個委員和代表們提的建議,是否有價值,是否是譁眾取寵,馬上就會反映出來。
有一天我跟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一起吃飯,他們一般不怎麼上網,也沒什麼人開微博。我跟他們說,你們在會上的講話,五分鐘之內全中國就知道了,微博的轉發是非常快的,他們聽完後也嚇一跳。如果是報紙、電視的話,回去還得編輯,領導還要審,而微博直接就出來了。
記者:你自己通過微博發佈過什麼重要的信息嗎?pda phone
潘石屹:一些重要的信息都是通過微博發佈的。我很少接受平面媒體的採訪,因為我覺得耽誤時間,你坐在那兒跟他聊一兩個小時,寫出來的話只有兩三句;兩三句可能還不是你的話,他還要加上自己的理解。所以有時候我特別苦惱。有的時候記者不喜歡用引號,好像下面都是我說的話,其實好多觀點甚至跟我說的是相反的。有了微博後,不管在什麼地方,只要有手機信號,我都可以通過微博發出去。包括常規的公司情況、我們銷售業績、對外公告,公告掛出去一秒鐘後,我的微博就可以發出來了。
記者:你的微博使用習慣是什麼?
潘石屹:隨時隨地發。如果在辦公室儘量用電腦,因為電腦打字快,屏幕也大。我的iPhone(手機上網)手機隨時帶著,碰到問題,有什麼想法隨時發。不然等到回來後就忘了。
記者:我知道新浪對用戶的使用習慣有一個培養的過程,他們是怎麼跟你溝通的?
潘石屹:沒有什麼溝通。這個習慣是慢慢形成的。他們常說我像是新浪微博(http://t.sina.com.cn)聘的推銷員,老在推銷這個產品,實際上我都不認識他們的工作人員。
記者:對微博的使用會減少你使用博客的頻率嗎?
潘石屹:會。博客寫的字比較多,還有一個主動關注和被動關注的問題。微博最好的地方就是,人家對你感興趣他才看,不感興趣就取消對你的關注。這種被動傳播就特別要求準確和質量。博客發出去,別人是否願意看,有什麼意見也沒有反饋,但是微博發出去後所有反饋特別清楚。
記者:你覺得微博這種方式會對媒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,尤其是對報紙、電視等傳統媒體。
潘石屹:我覺得影響非常大。從中國來看,微博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原來的博客。因為中國手機普及很快,普及率非常高,這就有了一個硬件基礎。而微博正是基於手機。你若用電腦,還要有互聯網的限制。所以我認為微博基於手機的發展很有前途。
記者:現在很多人利用微博來進行營銷。
潘石屹:在微博上,我的原則是絕對不打廣告。廣告分兩種,一種是直接的,我銷售一座房子,房子面積多大,多少錢,這是直接的。第二種是間接的,你的美譽度、知名度提高後,人們就會主動去看你的房子。而我覺得微博的最大敵人就是打廣告,如果你不斷地打廣告,別人就不關注你了。人家關注的是有價值的、有啟發的信息。誰還用粉絲的方式去關注廣告的話,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。
記者:之前SOHO中國做過一個博客群,而且非常成功。以後你的公司會採取同樣的方式嗎?
潘石屹:會用同樣的方式做微博。我覺得在這上面做得比較好的就是《新週刊》,《新週刊》微博的受關注程度和趣味性都非常好。微博不光是個人可以使用,也可以是機構。像你們《經濟觀察報》就可以做一個,所有記者可以共享,有信息就發出去,反饋回來一篇稿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。而且這是大家的觀點,不是一個人寫出來的。微博的出現對平面媒體提出的要求更高,你有沒有歸納能力和發現能力去發現知識和智慧。所以我覺得報紙還會存在,但是不會以紙的方式存在,應該是以互聯網、微博等群體的方式存在。這樣也會形成非常大的影響力。這個影響力最關鍵的不是你通過何種介質傳出去,而是你有沒有思想。
記者:但是這樣就沒有廣告了,而廣告是目前媒體最重要的盈利模式。
潘石屹:我認為傳統的廣告方式會被淘汰。廣告是原來信息不發達的產物,但現在有了互聯網,每一個人都成為主動體了,他可以搜索。未來的消費不是被動的、填鴨式的傳播,而是主動的搜索信息。商家一定要賣東西,人們一定會想要消費,都可以通過搜索來完成。肯定再也不會是天天給你推銷,給你打廣告的方式,這種方式一定會過去的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